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 洪佳佳 通讯员 齐尧友 史长青
ESG(环境、社会与治理)作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广受关注。近日,海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南农商银行)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下称ESG报告)正式发布。这是海南农商银行首次发布ESG报告,系统总结了该行2024年在ESG领域的工作进展和实践绩效,彰显了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责任担当。同时,披露ESG报告也进一步推动了公司治理结构现代化。
报告显示,2024年海南农商银行以统一法人模式成功组建,按照省委、省政府“上台阶、创一流”要求,始终坚守支农支小的初心和使命,将ESG理念深度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奋力打造独具自贸港特色的国内一流中小商业银行,为全国金融改革奉上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稳健经营,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实现“双增”
2024年5月8日,海南农商银行组建揭牌,实现全省统一法人,是新一轮深化改革中首家全省统一法人模式成功落地的地方金融机构,也是海南自贸港金融领域制度集成创新的重要体现。新组建的海南农商银行是全省商业银行中网点最多、资产规模最大、发卡数量最多、服务客户最广、缴税最多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一年来,海南农商银行根植稳健经营基因,在稳增长、强基础、调结构、控风险上持续发力,实现规模、效益、质量平衡发展。截至2025年4月末,海南农商银行资产总额3943.76亿元,较统法改制前增长4.97%。
资产规模稳步攀升的密码,是海南农商银行对“一核三转六向”战略的坚守。将“改革与发展”的主线贯穿全年工作,海南农商银行坚持以“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扛牢服务实体经济的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对金融“五篇大文章”、乡村全面振兴、“五向图强”和“4+3+3”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坚定的战略定力和改革决心,极大程度上反哺了业务增长。截至2025年4月末,海南农商银行各项存款3433.88亿元,各项贷款1987.33亿元,较统法改制前增幅分别是8.08%、6.08%,市场份额均居各商业银行首位,缴纳税款居全省金融机构首位。从投向上看,海南农商银行用占全省两成的存款份额,投放了全省近三成的普惠小微贷款、近五成的普惠型涉农贷款、近六成的农户贷款和近九成的脱贫人口小额贷款。
效益持续提优的同时,海南农商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提升。各项主要监管指标满足监管要求,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更加稳固。
随着经营质效的持续提升,海南农商银行的市场价值也获得了印证:2024年新获多项现代商业银行业务资质;获评AAA主体信用等级,实现海南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最高信用等级零的突破。
深化ESG理念,以金融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建设
2024年,海南农商银行以ESG理念为引领,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金融力量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建设,以责任担当守护人民美好生活,以改革精神助力可持续发展。
推进数字赋能。海南农商银行践行“科技引领,创新赋能”理念,通过数字金融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需求,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海南农商银行服务场景渠道电子替代率97%;运行应用系统153个,充分满足全辖业务信息化需求。
深耕主责主业。海南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将金融资源分配到乡村振兴领域的薄弱环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好完成“两增两控”目标任务。截至2024年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33.89亿元,与省内2562个行政村签订整村授信协议,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覆盖广度和服务力度。
服务自贸港建设。报告期内,海南农商银行以“特色化经营”为核心,聚焦产业政策导向,主动服务国家海外贸易和投资的战略布局,搭建数字人民币跨境贸易“全链条”支付场景;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落实有力有效,得到了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截至2024年末,海南农商银行授信支持25个自贸港重点园区300余家企业。
助力科技创新。围绕“金融科技”大文章,海南农商银行加大对科创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先后推出“科创贷”“专精特新贷”等金融产品,为海南“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达23.88亿元;授信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余户。
践行金融为民初心。2024年9月,面对超强台风“摩羯”过后的重建挑战,海南农商银行及时出台《金融支持台风“摩羯”灾后重建十条措施》,以金融服务支持受灾企业和农户复工复产,累计授信66亿元、放款24.75亿元。同时,海南农商银行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持续落实惠民利民政策,优化民生服务,截至2024年末,发行社会保障卡覆盖全省99%以上的常住人口。
发展绿色金融。海南农商银行持续优化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探索蓝色金融创新和实践,深入践行绿色运营理念,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2024年底,该行绿色信贷余额73.67亿元,近三年来,累计发放海洋产业类贷款近70亿元,惠及从事海洋产业的渔民和个人经营户3万余户。
明责优治,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关键在于要理顺改革架构,将化解风险放在首位,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海南农商银行组建后,管理模式由两级法的“二元”结构升级为统一法人“一元”结构,从体制机制上消除了19家市县行社“小散弱”的弊端。
通过统一法人改革,海南农商银行引入投资充实资本,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股本总额达到220.21亿元,省属国资持股占比七成以上,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海南农商银行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持续深化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有力强化党的建设对提升公司治理运作及管理水平的赋能作用。
在公司治理上,海南农商银行建立起由股东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两会一层”治理架构,引入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独立董事,科学规范治理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治理主体履职能力,积极促进公司治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内控监督能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切实维护本行、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企业价值与市场声誉得到稳健提升。
在风控管理上,海南农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系统上线运行。该系统具备风险偏好的限额管理、风险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管理和报告管理等功能,有效提升了全行风险管控化解效率和管理质量。例如,在信贷业务中,该系统依托大数据风控技术,整合内外部数据,建设“贷前客户准入、贷中风险监测、贷后风险识别”的全流程风控体系。
在深化改革上,海南农商银行主动适应统一法人体制转变,对表监管规定,对标一流商业银行,有序推进制度起草、审查审议等工作,夯实内控合规基础。截至目前,海南农商银行印发深化改革制度400余项,涉及风险合规、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公司金融和综合管理五大板块多个业务领域,逐步构建起满足监管和公司治理要求、适应改革需要、有利业务发展的海南农商银行制度体系。
海南农商银行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滚滚春潮中诞生,沐浴着自贸港建设的和煦春风成长,也将在拥抱新时代的征程中壮大。未来,海南农商银行将继续深植琼州大地,从“草根金融”到“标杆银行”实盘股票配资平台,以全新形象、崭新姿态,开启稳健发展的新篇章,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高水平实践提供“海南样本”。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