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负荷侧和供电侧,高温天气都会影响能源保供。”7月23日,在中国气象局2025年8月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辉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指出。
陈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从负荷侧来看,高温天气会导致群众生产生活用电负荷增加,给能源保供带来压力;另一方面从供电侧来看,高温天气会导致水力发电出力不足,光伏发电效率降低,给发电保供带来影响。
时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高温导致电力需求激增,气象部门如何做好保障服务?
陈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气象部门建立了短期、中期、长期高温预报预测业务体系。针对高温天气过程引发的用电需求激增,气象部门提前发布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从能源供应和用电需求入手研发新能源发电条件预报、电力负荷气象条件预报等服务产品,研判高温天气对风光水等新能源供应和降温用能的复合影响,提示电力行业及时采取错峰、跨区调度等应对措施,减轻高温热浪对社会用电的影响。
在今年6月,中国气象局正式开启迎峰度夏气象服务,组建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专班,与能源电力部门建立实时交流反馈机制,针对高温天气过程及时发布重要天气和能源电力影响提示,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天气对能源保供的影响。截至7月23日,已经制作发布《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周报》6期。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配资世界门户官网,入汛以来(3月15日至7月22日),全国平均气温高,高温出现早、日数创新高。全国平均高温日数(8.5天)为历史同期最多,平均气温(16.8℃)为历史同期次高,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四川、新疆等6省(区)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陕西兴平(43.1℃)、湖北巴东(42.9℃)等45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在降水方面,我国雨季进程总体偏早,降水分布“点强面弱、前少后多”。局地强降水频发,全国共有153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当月极值,其中湖北咸丰(358.3毫米)等11站突破历史极值。7月以来多雨区北抬,华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降水偏多明显。
预计8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发布会上表示,尤其是华东、华中、新疆南部等地高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
“建议做好防暑降温、户外出行、生产施工等保障措施。防范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高温热害导致的农作物减产风险。应对高温导致的用电负荷激增,科学调度电力,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贾小龙表示。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7月下旬及8月有3~4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建议相关部门做好应急预案,防范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大风和风暴潮,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台风将影响航道通航、船舶靠离泊等港航作业及港口、航道、能源电力设施安全,需提前采取防御措施。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